English / 中文

媒体聚焦 首页 > 内网新闻 > 媒体聚焦

CAETT专访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古天乐钟祖荣教授(中国教育智库网)

来源:组宣部 发布 时间:2017-04-28

  2017年4月18日 专家访谈

提升教师素质的三个着力点

   十三五规划期间乃至更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教育处在从普及向质量提升的阶段,其主旋律是教育质量的提升。教师是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宏观形势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围绕教师人才队伍培养的问题,CAETT(中国教育智库网:http://www.eduthink.com.cn/)总负责人郑德林、副主编李小娜采访了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古天乐副院长钟祖荣教授。以下内容根据访谈整理而得。

   国家层面对教师队伍的培养目标方面有三个词: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素质是指教师的基本素养和综合素养水平比较高,同时高素质还含着一点——高学历。目前我国教师的合格学历达标率比较高,更高学历的比例不是很高。通过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可以促进这方面的提升。专业化是指按照教师专业标准要求,对即将成为教师的人和在职的教师进行培养培训;创新型要求更高,教师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强调创造性。习总书记去年在八一学校讲话中有两个关键的观点:基础教育要有强烈的人才意识、人才观念,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教师要做四个“引路人”——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宏观形势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素质。

   提升教师素质有三个着力点:

   第一,教师要走进学生。教师要真正进入学生心里。教师首先是心理学家,其次才是教育家。教师要先识人,才能育人。我们的教育过去是“工厂式教育”,是批量生产的,使用统一的课标、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试,这是典型的工厂加工模式,没有专门研究学生的优点、缺点、长处、短处,这种教育模式不适用于人才培养。现在是后工业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经济是定制化经济、个性化经济,人才培养更应该定制。最好的教育是最适合的教育、定制化的教育、个性化的教育,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成才。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教师首先要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差异,因此差异心理学对教师而言是必备的知识。教师要有这方面的意识,同时要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外,教师要掌握研究学生的方法。教师教学要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的基础上,研究教法和教材才更有针对性。教师走进学生后才能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尤其是在高中阶段,个性化培养方案要做到一生一课表。

   第二,教师要走进社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而人才的作用在社会上才能体现出来。如果不了解社会需要什么人才,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就比较差。我国的教师基本上是从校门到校门。通过媒体、学生家长、社会活动,教师对社会有所了解,但是对社会的了解还不够。教师人才队伍的培养中需要增加社会实践的比例。教师应该多走进社会,多了解社会,特别是要多走进企业、农村、机关、事业单位。通过走访、参观、短期挂职等途径,教师会增加对社会的体验。走进社会有助于提升质量意识、人才意识,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

   第三,教师要加强教育创新,尤其是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教师自身的教育改革创新,增强教师的创造性,从而培养孩子的创造性。现在的课堂比以前更加开放,学生比以前更活跃,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了,但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习规律的教学还比较少。教师要加强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教育教学创新的主线和主旨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创造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重要的问题。很多时候,学生对课堂缺乏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是难点;另外,老师讲、学生跟着学的情况比较多,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情况比较少。教师必须明确,最重要的教育是方法的教育,要多给学生方法,“不教之教”是最高质量的教。

校长需提升核心素养,发挥舵手作用

   校长对于学校发展有重要作用,是学校改革的领军人物。针对校长核心素养的话题,CAETT(中国教育智库网:http://www.eduthink.com.cn/)总负责人郑德林、副主编李小娜对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古天乐副院长钟祖荣教授进行了专访。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长对于学校的重要性。校长对于学校的作用就像舵手对于船的作用,船要往哪里开,是否能达到预想的彼岸,与舵手有重要关系。

   校长的地位是角色赋予的,但能够做好与其能力直接相关。校长要想真正发挥关键作用,其能力要足够。如果校长的能力不够,也很难将学校办好。校长要具备一些素养,尤其是核心素养:

   第一,校长的专业标准。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是2013年颁布的。该专业标准的出台对于校长的选拔、培养、培训、考核、管理等各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文件。专业标准按照校长职责 划分成六块——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引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试外部环境。每项职责下面分三个维度——专业理解和认识、专业知识和方法、专业能力和行为,提出了六十项要求。这份文件对校长的从选拔到考核的全套管理工作是指导性文件,对提高校长素质非常有价值。该标准参考了国内外的专业标准研制的。校长专业标准提出了“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等5个基本理念,比教师的专业标准多了一条——“引领发展”,体现了校长的领导作用和管理作用,这也是校长角色的要求。

   第二,校长的办学思想。校长是领导和管理学校发展的专业人员。我国教育管理体制过去总体来说是集权式管理体制,是自上而下的指挥,校本的内容比较少。过去校长按照教育部门的方针、政策办学就可以,自主权相对较小。改革开放后,我国不断促进教育改革,校本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所谓校本化趋势是指赋予校长基于当地和本校实际,结合上级的教育方针政策来办学的权利,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校长有规划,有思想。校长的办学思想对学校非常重要。

   校长的办学思想包括五个方面:第一,人才观,或称教育目的观,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对于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国家有需求和导向,但是具体到学校,学校需要有各自的培养目标。校长需要具体策划学校的培养目标。每所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其他学校有所差异,这种差异源自于生源的特点。办学思想要有符合教学方针同时又结合学生实际的培养目标。第二,教育课程观或称活动观,即培养这样的人才要通过哪些课程来实现。课程体系的构建对校长而言非常重要。现在除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外,还有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能提现校长的办学特色。第三,教育方法观,即要通过哪些方式方法来培养学生和实现课程。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渠道,课堂学习是主要的方式,但是还需要各种各样的渠道和方式。除了课堂教学,现在越来越重视课外的、校外的、综合的、实践的教学方式。北京市推行研学旅行,研学旅行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第四,教育资源,即实施课程、实现教学要用到哪些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其中最主要的是师资方面的资源。这里的师资不是笼统指学校有一批高素质教师,而是指教师要能很好地实现办学目标、办学方向,体现学校办学的特色,比如有些学校强调文化育人,如果教师没有国学底蕴,就很难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校长要有意识引领教师朝这方面发展。第五,教育管理,即教师需要将资源整合起来,涉及运行流程、规章制度等,另外,是否达到了预期和目标,要加以检测的手段。

   校长寻找自己的办学思想需要有一个过程,要在实践中慢慢总结形成办学思想。

   第三,校长的办学规划。校长要将办学思想要落实到规划中。规划是基于学校的现状,经过全校共同努力,三年或五年内能够达到各个方面的目标。规划对于学校而言非常重要。规划的研制需要校长带领全体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完成,这是校长领导力最核心的方面。

   这里要强调两点:第一,如何处理分数、升学和素质的关系问题,这实际上是一种矛盾处理能力。到了初中、高中阶段,学生面临升学压力,校长不考虑升学是不可能的,这是现实的需要。有位校长提到:“没有分数,今天过不去;没有素质,明天过不去。”今天和明天都很重要,今天更多是做准备,明天是强调持续发展,关键是如何看待两方面的关系。一方面,学习成绩是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分数中有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成分,这是二者可以统一的方面,但是未来的素质不仅是学习能力,未来的职业中需要各种各样的能力,比如系统分析能力、资源利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 这些能力如果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很难充分培养出来的。必须通过校本课程活动课程将学生的素质加以培养,这样才能照顾好今天和明天,处理好二者关系是校长规划中非常重要的方面。第二,校长的办学规划一定是适应未来的,因为学校是为未来培养人才。如果校长没有适应未来的眼光,办学理念就是落后的。

   目前对于校长而言,为了使规划能够适应未来,校长需注意以下方面的积累:第一,信息素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课堂、智慧校园发展十分迅速,校长一定要关注智慧化、信息化;第二,关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即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目前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说明有三个方面,但是有些宽泛。校长应该抓住学生的核心素养。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素质教育的重点有所涉及。1999年的文件中提到:“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0年的文件中提到“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再次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三点。学校的培养目标要更加聚焦到这三点的培养,这是真正的核心素养,校长要围绕这种核心素养着力办学。

   第四,校长的管理能力。从管理过程而言,校长的管理涉及多个环节:从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到最后的评价。这里尤其要注意评价。目前校长对于教学的评价体系还不太完善,除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外,对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评价还比较简单,不够科学,不足以反应学校的办学质量,对于学生思想品德、创造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缺乏科学的工具。另外,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有待加强。部分校长“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一些校长不清楚自己所做工作的效果。一些管理者虽然积累了简单案例,但是没有量化的意识,缺乏数据积累。这是要从管理上需要强化的。科研机构、中小学校长们要联手攻克管理方面尤其是评价方面的难关。评价手段提升后,会推动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看校长培训专家如何解读“校长职业化”

   围绕校长职业化的问题,CAETT(中国教育智库网:http://www.eduthink.com.cn/)总负责人郑德林、副主编李小娜采访了在校长培训领域有较多研究的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古天乐副院长钟祖荣教授。

   校长专业化与职业化

   校长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关系在业界有一些争论。有人认为二者可以统一,有人认为二者不能统一。个人认为职业化与专业化是两个概念。职业化最开始提出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将校长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看待其定位以及要求而提出的概念,强调校长的经营。专业化更多是从校长专业素养的角度提出的概念,更强调专业理解、专业能力、专业素养等方面。在民办教育体系中,更适合职业化的概念。在公立教育体系中,更适合用专业化的概念。公立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是公益事业,国家从资源上给予保障,校长主要是按照国家要求,利用国家拨款,结合社区资源来办学。

   从专业化角度来讲,过去校长的培养、培训差距较大,更多是半专业化的,所以需要推进专业化过程。专业化过程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培养角度来看,要进行专业化培养。校长的专业化培养很难操作,大学里有教育管理系,但是教育管理系的学生毕业后很难直接做校长。另一方面是专业化实践。校长是实践性职业,需要大量实践来积累经验,校长也是技艺性、专业性很强的职业,管理对象非常复杂,要靠长期实践积累实现专业化。除了以上两方面外,还需要外部促进校长专业化的实现,从法律法规的定位、校长的待遇、身份,通过政策、机制来推进校长专业化的进程。

   校长只有实现了专业化,才有可能实现职业化。目前我国的教师、校长处于半职业化的过程中,真正的职业化与专业化都还处于探索过程中。不少民办院校的校长来自公立学校,在公立学校内实现了专业化、准专业化,在民办院校可以推行职业化。民办院校涉及资源问题、经营问题,在公办学校中,类似的问题不明显。因此,民办院校对职业化校长的要求更高。

   资格证书制度和职级制

   目前我国校长的来源有两个渠道:第一,“教而优则校长”。校长要管理教学,必须要懂教学,同时要具备管理能力。管理能力的发展是有阶梯的,从基层管理到中层管理,再到校级层面的管理,管理能力是一步步提升的。校长直接从没有具备任何管理职务的人中选拔的可能性比较小,大多是从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导主任等成为副校长,再到校长逐步成长起来。第二个渠道是管理人才。教育管理是教育和管理的结合,有些人的优势不一定是教育,可能是管理。有些校长原来可能从事做行政管理工作,甚至厂矿学校中校长是企业中层负责人。他们的优势在于懂管理。但要真正做好校长,仅仅有管理优势也是不够的,要逐渐熟悉教育教学。无论是从教师成长为校长,还是从管理人员成为校长,都要具备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使两种能力的结合更为合理、更为均衡。

   今后对校长的选拔,可以有更多渠道。从管理角度来讲,要促进专业化和职业化,要推行资格证书制度和职级制。资格证书制度,是指通过考核,看其是否具备了校长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基本的专业品质。资格证书的获得要经过培训和考核才能获得。北京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行校长资格证书制度。调研发现,部分即将成为校长的人员欠缺管理知识方面,比如财务、人事、行政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如果不经过一定培训,这些知识很难得到补充。职级制度是对校长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考核后的认可。上海、北京西城做过职级制的试点。主要考核校长工作的专业实践过程及效果。职级制可以促进专业化、职业化是有帮助的。

   推行资格证书制度和职级制有助于促进校长职业化。具备资格证书和职级制证书的人员,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证明其可以将一所学校办好。

   职业化校长的培养

   职业化专业化的校长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着手:第一,培训,主要是课程培训,系统的课程对于职业化校长必不可少。第二,工作室模式,即师徒模式,名校长带年轻校长,年轻校长观摩名校长的活动。第三,实践反思,校长要一边工作边积累经验,边总结反思,这要成为校长的自觉,真正的大家是积累出来的。第四,共同体交流平台,校长协会、校长组织、校长沙龙等平台对校长的成长也很重要。如果没有交流平台,校长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实践,视野会受到限制,成长速度比较慢。校长需要有共同体的交流。目前校长共同体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课题或课题组织共同体,另一种是学区制、教育联盟,名校办分校、学校集团,这些教育集团的校长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校长共同体。

   附:

   钟祖荣教授简介

   钟祖荣,现任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古天乐副院长、首都基础教育人才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兼任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常务副理事长、民盟中央委员、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特约国家督学、国培计划专家、北京教育学会副会长等。

   从事校长教师发展与培训、创造性人才成长与培养、教育哲学、学习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出版著作40余种,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10余项。专著有《现代人才学》、《基础教育哲学引论》、《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走向人才社会》、《校长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研究》,主编《现代教师学导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基础教育人才研究》等,副主编有《教育人才学》、《学习的社会:毛泽东与学习科学》、《人才学基本原理》、《教师培训研究与评论》,《新编人才学通论》,合著《现代教育原理》、《多元智能理论解读》、《外国人才研究史纲》等。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版权所有©2025 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古天乐(Vip认证)官方入口 | 网站:www.zzyhvr.com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