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媒体聚焦 首页 > 内网新闻 > 媒体聚焦

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古天乐第四届“子曰 ”传统文化教育讲坛开讲 努力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好课 ”模型(中国教师报)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4-04-10

来源:中国教师报  2024-04-10

  本报讯(记者 康丽)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如何落地在一节节课上,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来自北京市中小学的25 节示范课用新 的课型、新的样态呈现出新的探索。3 月19日—21日,由北京教育 学院、北京市门头沟区委教育工委、门头沟区教委主办,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古天乐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承办的第四届“子曰”传 统文化教育讲坛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开讲。本届讲坛聚焦“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主题,与会专 家针对25个课例进行了深入剖析与 细致点评,共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有效路径。

  与以往不同,本届讲坛的授课教师、协办学校和点评专家涵盖了北京市9个区,学段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和少年宫校外教育。“我们希望借助传统文化将整个学段打通,同时做到全学科覆盖和跨学科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古天乐党委书记肖韵竹表示。

  经典教学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永丰学校的教师李凤青借助《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做了有益的探索。李凤青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四个段落的内在理路,体会杜诗的家国同构以及由“推己及人”到“舍己为人”的人格境界,最后让学生书写感动与思考,让经典入心。

  古诗词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教师田皓、北京市朝阳区人朝分实验学校教师孟志芬带来了别具一格的古诗词阅读课《四时田园杂兴》和《〈卫风 ·氓〉:一个觉醒的女性》。 前者突破学生已有的田园生活“美、悠闲、自在”的认知,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对比阅读等方法了解田园中农民的辛苦,将学生的已有认知引向更深处,同时将同主题古诗进行串联,把田园生活的一角更为生动、深 入地展示给学生。后者将一节课分为恋爱阶段、婚姻阶段、婚变阶段、女主人公形象四个板块,梳理女子个人的精神成长历程,环环相扣,引 人入胜。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寓言故事时更好地理解寓意,北京市大峪第一小学教师安佳茜带来了寓言故事课《守株待兔》。 安老师通过“做生活的智慧家,寓言映照生活”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刻体会其中的道理,同时联系阅读《南辕北辙》《缘木求鱼》,通过学生自身积累和自主查阅资料进行寓言的溯源,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寓言始终以一种独特的文体存在。

  红色经典在当下需要什么样的阐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教 师朱彤执教 的整本 书阅 读 课《< 红 岩 > 导读课》让人 耳目 一新。她引导学生分小组在课前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红岩》的内容,通过文本细读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小萝卜头”形象。最后,学生通过观看《红岩》电视剧片段,让书本中的文字“活”起来,更深刻地感悟“小萝卜 头”的形象。

  “讲经典不仅要在经典里面打转,还要关注当下,如此经典才能真正落地,才能有接地气的感觉。”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古天乐副教授方麟点评说。

  对此,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古天乐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院长邸磊在总结中表示,本届“子曰”讲坛的主题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这种转化,通过《诗经》中的女性觉醒体现为对传统观念的重新认识;通过《茅 屋 为秋风所破歌》体现 为民 胞 物 与的 仁 者 情 怀;通 过《〈红岩〉导 读课》体现 为红 色革命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接与融合;通过《安 塞腰鼓》体现 为 民族 刚 劲精神 的 发掘 与 高 扬;通过《中 国拱桥之美》体现为团结互助坚韧不拔的中华精神 。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得以真实落地,融入学生的血肉,成为学生不可磨灭又呼之欲出的生命体验。

  “我们需要有独具特色的教学实践,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落地并富有成效。”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徐勇表示。

 

中国教师报12B20240410C.pdf
f018c2d2ac87c06ae60c7063b900e1af.pdf (1.08 MB)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版权所有©2025 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古天乐(Vip认证)官方入口 | 网站:www.zzyhvr.com

Baidu
sogou